3月13日清晨8:30,在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代表、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應邀亮相”代表通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向戴董事長提問:沈鼓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在未來發展中沈鼓怎樣取得競爭優勢,戴董事長做了精彩回答——
據悉,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沈鼓透平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姜妍亮相十九大”黨代表通道”。在不到半年時間內,沈鼓人兩走”代表通道”,展示了沈鼓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向戴繼雙提問
戴繼雙回答央廣網記者提問
央廣網記者:沈鼓集團是如何通過深化供給制結構性改革來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您認為,類似沈鼓這樣的傳統國有企業,怎樣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自己的競爭優勢?
戴繼雙代表:大家好,沈鼓集團是為能源行業提供工業心臟設備的裝備制造企業。我們成立65年來,始終保持國內的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我們從一個跟跑者,發展到現在的并跑者,正在向領跑者邁進。我們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成為大國重器、國家砝碼。
我們認為,沈鼓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堅持了創新引領。通過創新實現了突破和跨越,通過創新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這幾年,我們為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天然氣、長輸管線還有十萬空分等重大工程開發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的裝備。這些裝備以前全部從國外進口,現在已經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采用了我們的國產裝備,另外,我們還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我們用新技術和新業態來打造沈鼓發展的新動能,我們建立了沈鼓云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設備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我們現在服務型制造的收入已經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關于第二個問題。像傳統的國有企業如何能夠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我想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第一是改革。我們要繼續深化改革,要建立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動力的創新體制和機制。
第二是創新。我們只有堅持不斷的創新才能掌握最核心的技術,才能擁有最尖端的產品。
第三是轉型。我們要加快向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的轉型,要占領本行業產業的最高端。
第四是人才。要打造一個有利于高端人才發展和創新的平臺,把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我們的企業文化。
我想,只要做到了以上幾點,我們就一定能夠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也一定能夠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