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化工報》報道了沈鼓集團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要戰略部署,集聚一批能夠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研發的科技領導人才,為企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賦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要戰略部署,近日在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引發熱烈反響。
“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的大政方針,集聚一批能夠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研發的科技領導人才,為企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賦能?!鄙蚬娜肆Y源中心主任蘇瑛表示。
培育高端人才團隊
蘇瑛說,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科技創新活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企業要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1998年以來,沈鼓組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與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聯合創辦了沈鼓交大研究院、沈鼓大工研究院、沈鼓東大研究院。
同時,沈鼓還與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5個技術分中心,形成以“兩站三院五中心”為核心、各子公司技術部門為支撐、國外研發機構為補充的多維度創新體系。
沈鼓積極選送優秀人才到高校進行學習深造。截至目前,該公司共選送49人到國內985院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有39人獲得碩士學位、10人獲得博士學位。為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沈鼓還與東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聯合開辦3個在職工程碩士班,培養出89名工程碩士。這些碩士生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暢通人才晉升通道
為使人才釋放最大能量,沈鼓從構建激勵機制入手,對原有崗位體系歸類整合,形成六大崗位序列。
“每個序列設立5~7級職業發展通道,開辟首席專家、高級專家技術人才晉升通道,薪酬待遇對標集團領導及總監級別,鼓勵技術人才在專業領域發展?!碧K瑛說,沈鼓制訂了以崗定薪、因能差異、按績取酬的薪酬體系,并將薪酬水平向關鍵崗位傾斜,激勵核心人才的創新動能。
人才是支撐企業不斷發展的有生力量。近3年來,沈鼓承擔了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1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3項、省部級項目20項、市級項目69項;榮獲科技獎150項,其中大型乙烯裝置成套工藝技術、關鍵裝備與工業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機殼的焊接工藝獲中國專利獎,大型天然氣液化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獲評國家重點新產品;攻克了600多項核心技術難題,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技術200多項,實現了百萬噸級乙烯“三機”、長輸管線壓縮機、大型液化氣壓縮機等重大裝備的國產化研制,為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炭等行業提供了“心臟”設備,部分技術領域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英才集聚效應顯現
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沈鼓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望人才,更加依靠人才,更加尊重人才。
據介紹,目前,沈鼓高層次人才隊伍中集聚了眾多遼寧省優秀企業家、杰出科技工作者、優秀專家,其中4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集聚了遼寧省院士后備工程人才、“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千層次人才、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興遼英才“百千萬人才”領軍人才。此外,沈鼓有1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1人獲評全國技術能手,5人獲評遼寧大工匠,4人獲評盛京大工匠。
戴繼雙說,近年來,沈鼓不斷突破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先后開發出年產120萬噸乙烯、天然氣長輸管線、10萬標準立方米/時空分、年產12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日產800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千萬噸煉油、大型煤化工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等重大國產化裝備,填補100多項國內空白,結束了我國能源化工行業關鍵動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未來,沈鼓將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創新平臺,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發體系,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崛起貢獻力量?!贝骼^雙表示。
(記者:張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