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消息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在2020年度 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獎中,借助用戶提供強勁平臺,沈鼓集團與用戶合作,主要完成的兩大項目:
一、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
二、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
摘取至高榮譽
一等獎
這是沈鼓集團歷史上的
重大突破
一等獎
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 (原始記錄,供參考)
主要完成人
姚 敏,李永旺,楊 勇,邵俊杰,張來勇,焦洪橋,汪創華,劉尚利,鄧建軍,劉俊義,張延豐,郭中山,曹立仁,蔡力宏,馬玉山,徐才福,黃 斌,劉萬洲,吳艷陽,吳俊偉,金浩軍,羅 靜,張玉柱,劉旭軍,溫曉東,王 強,譚 蓓,王 洪,趙建寧,李曉東,朱榮挺,張勁松,白 亮,崔振軍,喬付軍,楊麗坤,金政偉,張 立,李 虎,郝 栩,楊建榮,朱國強,張自明,匡建平,孫華山,鄭海濱,高軍虎,張安貴,莊 壯,吳 蒙
主要完成單位
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沈陽透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寧夏神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杭州制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新世紀江南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安特威閥門有限公司,煙臺金泰美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深藍泵業有限公司,無錫市亞迪流體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遼寧運和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大學
提名單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一等獎
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原始記錄,供參考)
主要完成人
袁晴棠,王子宗,王振維,王國清,何細藕,李廣華,戴 偉,李金科,崔光磊,盛在行,劉 罡,張玉明,林 栩,趙百仁,張利軍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西安德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提名單位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資料
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
創新開發及產業化
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是“十二五”期間由 發改委核準建設的煤制油產業化示范項目,核心技術采用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的鐵基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集成技術和寧夏煤業公司研發的“神寧爐”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通過技術集成和再創新,實現了工業大型化和產業示范,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基合成油成套技術,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其提供核心裝備——十萬空分壓縮機組。
(沈鼓設計、制造的十萬空分壓縮機組)
2016年7月19日,在項目建設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煤制油項目,即興發表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重要講話,給予了現場三萬參建人員極大的鼓舞。2016年12月28日項目一次性試車成功,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油品。至今累計運行885天,其中經歷2次大檢修技改,累計生產油化品684.7萬噸。該項目的成功運行打破了多項國外關鍵技術、重大裝備及材料的技術壟斷,為我國煤制油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帶動了一大批裝備制造企業躋身國際 行列,對支撐 能源多元供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
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
研發及工業應用
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有力推動了我國石化工業、裝備制造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堪稱是“中國創造”的一張新名片。截至目前,該成套技術已在12套裝置實現應用,合計乙烯產能973萬噸/年,裂解爐127臺,總能力1387萬噸/年。按照這些項目的產品方案及2019年石化產品平均價格測算,年總產值約2000億元,將拉動下游相關產業年增產值逾萬億元。
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乙烯裝置是石化工業龍頭,生產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及副產的苯、甲苯、二甲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下游衍生的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有機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保障國防具有重要作用。
(沈鼓設計、制造的國產首臺套百萬噸乙烯裝置用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