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華社均在近日刊發文章。在文章中均以沈鼓集團為例,對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推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報道——
文章節選
……
針對制造業產業鏈上的零部件薄弱環節,鐵西區內眾多制造業企業發力補短板,加強科技攻關。
“這里要進行輕量化設計,不僅能解決加工制造中的問題,也更方便在用戶現場安裝檢修產品。”沈陽鼓風機集團設計院內,葛麗玲和同事再次審查調整產品設計方案。
2022年初,沈鼓集團面向內部研發人員發布“揭榜掛帥”攻關項目榜單,50歲的葛麗玲主動揭榜,擔任起首套90萬噸PDH壓縮機設計總負責人。“規格大,難度高,我們精益求精。首臺套產品前幾天剛剛通過了廠內測驗,接到的訂單已經超10億元。”葛麗玲說。
“攻關過程中,集團自行研發了壓縮機配套齒輪箱和軸承。”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伊洪麗說,以前,這類設備的齒輪箱和軸承要靠進口,無論是價格還是交付期限,都“身不由己”,幾次遇到延期交貨問題。“我們自己生產齒輪箱和軸承,既能補齊零部件的短板,也有助于產業體系自主可控。”
……
文章節選
……
在沈陽,一批“老字號”聚焦“卡脖子”領域沖鋒,擦亮了“老品牌”。
沈變公司東側約三公里,有著“國家砝碼”之稱的沈鼓集團,在2022年底簽訂了8套11萬空分壓縮機組訂單。面對大單,車間開啟加速模式,工人兩班倒,關鍵設備24小時不停。
從10萬空分,到10.5萬空分,再到11萬空分,每一小步都刷新著關鍵設備國產化紀錄。過去一年,沈鼓集團預計利稅同比翻倍,訂貨同比增長超過30%。
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均同比增長4%左右。預計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